Page:東西文化及其哲學.pdf/168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has not been proofread.

一點就享受一點而西洋人風馳電掣的向前追求以致精神淪喪苦悶所得雖多實在未曾從容享受。

(二)社會生活方面 孔子的倫理實寓有他所謂絜矩之道在內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總使兩方面調和而相濟幷不是專壓迫一方面的—若偏欹一方就與他從形而上學來的根本道理不合卻是結果必不能如孔子之意全成了一方面的壓迫。這一半由於古代相傳的禮法自然難免此種傾向。而此種禮法因孔家承受古代文明之故與孔家融混而不能分。儒家地位旣常藉此種禮法以為維持而此種禮法亦藉儒家而得維繫長久不倒一半由中國人總是持容讓的態度對自然如此對人亦然絶無西洋對待抗爭的態度所以使古代的制度始終沒有改革。似乎宋以前這種束縛壓迫還不十分利害宋以後所謂禮教名教者又變本加厲此亦不能為之曲諱。數千年以來使吾人不能從種種在上的威權解放出來而得自由個性不得申展社會性亦不得發達這是我們人生上一個最大的不及西洋之處。然雖在這一面有如此之失敗不利卻是自他一面看去又很有勝利。我們前曾説過西洋人是先有我的觀念才要求本性權利才得到個性申展的。但從此各個人間的彼此界限要劃得很清開口就是權利義務、法律關繫誰同誰都是要算帳甚至於父子夫婦之間也都如此這樣生活實在不合理實在太苦。中國人態度恰好與此相反西洋人是要用理智的中國人是要用直覺的—情感的西洋人是有我的中國人是不要我的。在母親之於兒子則其情若有兒子而無自己在兒子之於母親則其情若有母親而無自己兄之於弟弟之於兄朋友之相與都是為人可以不計自己的屈己以從人的。他不分什麽人我界限不講什麽權利義務所謂孝弟禮讓之訓處處尙情而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