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東西文化及其哲學.pdf/223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has not been proofread.

羅素先到中國來而柏格森倭鏗不曾來是我們學術思想界的大幸如果杜威、羅素不曾來而柏格森、倭鏗先來了你試想於自己從來的痼疾對癥否

在今日歐化蒙罩的中國中國式的思想雖寂無聲響而印度産的思想卻居然可以出頭露面。現在除掉西洋化是一種風尙之外佛化也是範圍較小的一種風尙幷且實際上好多人都已傾向於第三路的人生。所謂傾向第三路人生的就是指著不注意圖謀此世界的生活而意別有所注的人而説如奉行喫齋、念佛、唪經、參禪、打坐等生活的人和扶乩、拜神、煉丹、修仙等樣人不論他為佛教徒或佛教以外的信者或類此者都統括在內。十年來這樣態度的人日有增加滔滔皆是。大約連年變亂和生計太促人不能樂其生是最有力的外緣而數百年來固有人生思想久已空乏何堪近年復為西洋潮流之所殘破舊基驟失新基不立惶惑煩悶實為其主因。至於眞正是發大心的佛教徒确乎也很有其人但百不得一。我對於這種態度—無論其為佛教的發大心或萌乎其它鄙念—絶對不敢贊成這是我全書推論到現在應有的結論。我先有幾句聲明再申論我的意思。我要聲明我現在所説的話是替大家設想不是離開大家而為單獨的某一個人設想。一個人可以有為顧慮大家而犧牲他所願意的生活之好意但他卻非負有此義務他不管大家而從其自己所願是不能非議的。所以我為某一個人打算也許贊成他做佛家的生活亦未可定。如果劃一定格而責人以必做這樣人生無論如何是一個不應該。以下我略説如何替大家設想即絶對不贊成第三態度之幾個意思

一、第三態度的提出此刻還早的很是極顯明的。而我們以前祇為一步走錯以致貽誤到那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