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佳人/第07回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上一回 回目录 下一回


第七回 义重情深弱女涉重洋 求才问学宏仁访益友

  话说程夫人见来了个二爷,手中拿了一封信,程夫人问:“哪里来的信?”那二爷回说:“不是信,是个电报。”程夫人惊道:“哪里来的电报?什么事?你去叫小红请三小姐来。”那二爷应了一声“是”。出去了。不多时,慕兰来了,说:“三姊刚才有个朋友来,一同出去了,有什么信,我来看。”程夫人道:“不是信,是个电报。”一手递与慕兰,一面说道:“你先说哪里来的。”慕兰接来拆开看道:“还不要紧,是山东大姊姊那里来的。大姊姊有点不好过,想叫这里去个人看看他。”其实采兰的病很是厉害的,才打电来,慕兰怕程夫人急坏,所以说不要紧。程夫人道:“他是什么病?”慕兰道:“来电没有说起什么病。”程夫人道:“怎么好呢?”慕兰道:“着人去请三姊姊回来商量商量看。”程夫人道:“你不是说你三姊姊同一个朋友出去了么?”慕兰道:“是的。三姊姊出去时说过,就在后头小山上看红叶,我想叫人去寻一寻,总寻得着的。”程夫人道:“你快去叫人寻他来。”

  恰好芷芬已回来了,进门就听说有什么电报,连忙赶到园中来。慕兰将电报给芷芬看了,程夫人落泪道:“你大姊姊的病,恐怕不好罢,要不是厉害,怎么打电报来?他出嫁了这些年,只回来过一次,如今他要有了长短,叫我心里怎么过?”说着放声大哭起来。二少奶奶同慕兰并芷芬再三相劝,方始不哭。芷芬道:“大姊姊的病,厉害自然是有点厉害,若说就遭不测,那是断不至于的。如今大姊姊既想家中的人,还是赶紧去个人为要务。”程夫人道:“我是自己多病,不能去的,况且我上起路来,样样都是累坠的,那就走的慢。病人想人去看他总是快点的好。你大哥二哥都不在家,如果从东洋叫来,那不更慢了吗?叫谁去好呢?要么叫振文去?”芷芬道:“我已打算好了,还是我去的好。振文性情各别,不是对付病人的材料,还是我去妥当。”程夫人道:“你去自然好。但是姑娘家,上路恐怕不大方便。”芷芬道:“娘又要说这些古老话了,姑娘家也是一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就不好上路?何况同胞手足害病,还不赶紧去看他,说这些虚文做什么?”程夫人道:“你不要着急,我许你去就是了。”芷芬道:“明日我就动身,自上海附轮船到青岛,自青岛搭火车一直到济南府。这么算来,不要几天就好到了。”程夫人道:“你后日动身罢,我要打点打点东西,叫你带了去给你大姊姊,明天动身,恐怕来不及。”芷芬道:“要去总是早点好,带东西做什么?还怕大姊姊那里没有东西么?还是明天动身罢。”程夫人道:“那末叫他们去买几样礼物,送送亲家太太。你大姊姊我就不给他东西了。”芷芬答应了,回到自己房中,叫丫头收拾行李。慕兰道:“三姊姊,我也同去看看大姊姊。”芷芬道:“你别去了,你我都去了,娘跟前谁人伺候?虽然有两位嫂嫂,他们各人都有事,娘跟前的事,总怕有点不周到,你在家中,他们有不周到的地方,你好帮助帮助,所以你我不能一同走开。”慕兰道:“我不去也使得,我想你去了,我太冷清点。如今我来替你照应收拾行李,你到娘那儿去坐坐,再商量商量,看还有什么事没有。”芷芬去了一回,又料理料理行李,一宿晚景易过。

  次日一早起来,载了行李,带了一婢一仆,辞了母亲,别了众人,一路望山东而来。不多几日,到了济南府,寻到了章宅。见着亲家太太,知道采兰的病已有了转变,不要紧了。亲家太太领他到采兰房中,采兰见妹妹来了,真是悲喜交集,芷芬方才知道他姊姊是伤寒病,用错了药,以致危险万状,后来换了一个名医,方才救转,现在是不要紧了。芷芬这才放心,连忙打了一个电报,禀知程夫人,说他大姊姊病已痊愈,请他母亲放心,自己且在章家住下。好在章太太为人极好,待媳妇也很慈爱,芷芬有时在采兰床前说说闲话,有时出去逛逛大明湖,真是山光水色,悦目万分。一日听说上海来了两个什么会的会员,要在陈家开演说会,城里的太太奶奶们有好些去开的。芷芬也想去听听,只是没有人介绍。章太太道:“三小姐要去听吗?熟人我倒有两个。听说会中有顾蔼人在里头,顾蔼人是我的干儿子,三小姐要去,我叫人去问问看。”芷芬道:“好极了。”于是打发人去了半日,顾蔼人同来人一同来,见着章太太,先寒暄了几句,章太太介绍蔼人见了芷芬,说明原由,蔼人满口应允,并说明天三小姐大可演说演说。所以次日芷芬才去听演说,在会场将华涧泉驳倒。这是在第五回书中的事,看官总该还记得着。

  萧芷芬还要辩论,谁知外面来了个人,就将芷芬叫出去了。你道这人是谁?原来这人是芷芬认识的人,在美国留学时的朋友。这人姓杜名致中,号少和,新从美国来的。他曾到鹦鹉洲去访过芷芬,回说往山东章家去了,他又赶到山东,到了章宅,又说到陈家听演说去了,又从新追到会场,方才寻着了芷芬。与芷芬一同出了会场,来到章家,从怀中拿出一封信来,芷芬接来看了一看信皮,随手望衣袋中一插,问杜少和道:“你是从文伯那里来的么?大约总有什么事,不然你为什么这样着急。”杜少和道:“我从美国来,是有别的事来的,不过顺便替文伯带了这封信来,因为友梅临殁时说此信必得面交芷芬,所以我才这么赶来赶去,好容易寻着了你,交了这信,我的责任就算完了。”芷芬凄然下泪道:“我平生的好友只有二人,友梅即居其一,怎么这点年纪不料就永别了。文伯好么?”少和道:“文伯病重的很。”芷芬瞿然惊道:“怎么文伯也病重了?”少和道:“他的病真是重的很,他又是寒士,医药之费,甚为艰窘,又加他令姊没了,他一动,病就更重了。”芷芬道:“你且请坐坐,我到里面去去再来。”芷芬走至里面,将友梅的信拆开细细的看了一遍,信中说自己的病,万不能好的了。胞弟文伯又病重,美国既无熟人,家中又无父母,自己死无足惜,但怜弱弟病重,无人将护,又乏医金,惟望故人来美一行,设法救助弱弟,则感不可言。原来萧芷芬在美国的时候,与友梅是同学,友梅姓云,是江苏桃源县人氏。父母早亡,只有一弟名蔚然,号文伯。他姊弟二人都是有志之土,国文学通之后,就将家中物产变卖了数千金,姊弟一同游学欧洲,后来又到美洲留学,恰好遇着了芷芬。友梅与芷芬志向相同,就慢慢的投机起来,不到一年,竟成莫逆。芷芬因友梅介绍,得识云蔚然,云蔚然不但是个英爽少年,而且为人极深沉凝重,言笑不苟。芷芬的为人,一向是目空一切的,叫他佩服的没有几人,不知如何遇了云蔚然,竟崇拜的五体投地。蔚然虽然为人深沉凝重,而见了萧芷芬,大有欧美英雄膜拜美人之风,既服芷芬之才,又敬芷芬之貌,云、萧二人的交情竟在乃姊之上。不过男女之际,形迹不同罢了。

  如今萧芷芬听说云友梅死了,已甚伤心,又加上云蔚然病重,更是着急,再见了友梅信上之言,愈觉进退维谷。心上想若是友梅病重,自然是要亲自去看他的,如今偏是文伯病重,若说去看他呢,男女之嫌,是不可不避的,若说不去呢,何以对得住友梅临终的遗托?况且自己也不能放心。文伯的景况际遇,是万分艰窘的,自己不去,还有哪个去管他的病呢?踌躇了半日,最后还是决定去罢,终不能负死友之托。遂出来对杜少和道:“我决定明天到美国去,你还有别的事没有?”杜少和道:“你怎么又要到美国去?莫非要去看云文伯的病么?”芷芬两颊微微的一红道:“不是为文伯的病,实在为的是友梅临终那封信上再三叫我到美国去一次,我不能负死友之托,所以一定要走一趟的。”少和道:“原来如此,我本来还要到日本去,到美国是要经日本过的,我们同走行不行?”芷芬道:“很好。我还有事要料理料理,明天再会罢。”少和告别回客栈去。芷芬走到采兰房中,说明缘故,又写了一信寄到家中,说明不得不去的情形,并请程夫人汇洋到美国去。次日仍旧带一婢一仆到美国去了。奇巧这日华涧泉同孟亚卿来会他,章宅的管门人弄不清楚,说是一大早到日本去了,弄得二人扫兴而回。

  再说华涧泉既不遇萧芷芬,心中觉得错过了这人,甚是可惜,后来打听着芷芬在美国,他就至至诚诚的写了一封信,寄到美国,请芷芬入晓光会,帮助会长改良会中的事情。数月后接到芷芬回信,无非是谦逊的话,末了说自己一时不能回国,另荐一位贤才自代,定比自己高出万倍云云。华涧泉接到此信,马上加了一封信,寄与会长,好让会长去聘请名贤。自家同了亚卿,又到天津调查去了。在下如今且将华涧泉等丢开,要叙说晓光会了。

  却说晓光会的事务所,设在上海大马路,本会的总机关在徐家汇。会长姓孟,名宏仁,字迪民,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氏。自幼受家庭教育,为人和蔼可亲,中学极好,只惜不懂洋文。迪民却不以此为憾,每对人说:“女子不识洋文,很不要紧,既不充当翻译,又不在外部做官,何必一定要懂洋文?我见有些人,洋文虽好,国文反倒不通。既做中国人,就该先通中国文,再学洋文。至于女子,在家庭的时候多,出外的时领少,所交的朋友也是本国人多,外国人少,所以我说洋文门,不必尽人而学,亦不必以不懂洋文为耻。洋文譬如专门学,中学则为普通学,专门学固不必尽人皆能,而普通学则人人不可少。欧美各国,人人由普通而入专门,从未听说习专门而不入普通者。今我国的人,动不动就说学洋文,自己也不想想,中国文到底若何?总是样样喜学外国人,既是喜学外国人,何不学外国人的好处呢?试问外国人,有懂得中国文字,而不懂他本国文字的没有?即此一端,就是我国人不如人处,亦是我国人忘本的病根。况且现在有志之士,常将各国国粹,各种政治民情,翻为中国文,以飨我国学者,我们只要懂得国文,就可饱飨各国之学,又何必一定要学洋文呢?我斗胆说一句话,不到外洋留学及游历,可以不必一定学洋文,就是学洋文,也要通晓中国文,方算全才。”宏仁这篇议论,据著书人看起来,甚是正当,而听者大都不以为然,亦可见世人好虚文不求实用了。

  迪民之父,名厚镛,号仲容,是个清高之士。他兄弟二人,仲容行二。仲容之兄,名厚钧,号伯容,善于理财。孟家本有巨万家私,再加伯容这样会理财,真是蒸蒸日上,驾乎陶朱猗顿之上,为中国之大资本家。伯容不但善理财,而且为人古道热肠,遇有公益的事,无不赞成,学问虽不及仲容,性情却比仲容豪爽。兄弟二人,十分友爱,志向却迥然不同。仲容喜闲居养性,游山玩水,诗酒为生。伯容则一味经商开矿,广为居积,然伯容之广为居积,并非守财虏之比。他说:“人要办公益之事,必先有资本,乃可任所欲为。我每见人开办一事,未曾下手先愁没经费,后来筹了经费,也是东抽捐西募化,如同乞丐一般。何况中国的百姓,已是穷到极处了,哪里还经得起加捐?虽说加捐是加在商家,那商家的钱,还不是出在乡民身上吗?那般抽捐办事的人真是拿了人家的钱,博自己的名誉,这种事我是不以为然的。还有一层,果然办事的那班人实心实意的办事,虽说是拿人家钱,博自己名誉,到底地方也受着他的公益,不为无功之人。然而这班人,没一个不是中饱,抽捐抽出来的钱,都是望各人衣袋里放。你说这班人,可恨不可恨?我虽不敢说热心,将来我如办起事来,必不肯累着别人。”人家听了他的话,也有佩服的,也有批评的,伯容既存了个办事必先筹经费的心,就格外讲求实业,预备后来办事的地位。只可惜他理财虽有余,办地方公益事,却不足,又无子女,不能承他的志,岂不是件大憾事吗?伯容却不以此为意,盖他心中早已看中了一人了。你道这人是谁?就是他侄女孟迪民。他见迪民自幼有爱物之心,好学不倦,志向宏远,一味爱人利物,不同凡女,专爱衣裳首饰的可比。及稍长,就想到各处演说,挽救女子的黑暗,伯容大加赞许,并与他经费,叫他在上海开个会。迪民既有他伯父接济经费,越发扩张起来,建造会屋,分设会所,聘请会员,这就是晓光会发起的原因。

  伯容见迪民克承己志,喜欢的了不得,就向仲容要了迪民,作为己女,并立下遗嘱,将来他身后所有的遗产,均由迪民承受,听迪民随便作何善举,他人不得阻挠。仲容同伯容本极友爱,今哥哥要他个把女儿,哪有不答应之理?不过见他哥哥要将所有遗产都给迪民,此事仲容不大以为然。仲容也不是有什么别的心思,他为的是迪民年纪尚幼,一旦承受巨万产业,恐怕立志不坚,弄出别样不法事情来。遂对伯容说明自己意见,劝伯容时常到上海调查调查,多聘几位名师,匡正匡正迪民。伯容也以为然,遂将夫人接到上海住在四马路,迪民却在徐家汇建造了许多洋房,预备开女学堂等之用。天下事只要有志总可成功。何况孟迪民立志既坚经费又足,这晓光会哪有不发达的理?不到几年,成效卓著,带着开的女学堂也很完美。迪民并不即此自足,还是日夜请求推广,期使尽善尽美。一面分遣会员,到各省演说,并考察女子的黑暗,报告总会。但是有一件事,为迪民的不足处,著书人也不能替他隐讳。且贤者之过,如日月之食,也用不着著书人为之隐讳。迪民的为人,无一件不好,只是过于仁慈,凡事有点优柔寡断,只能思贤若渴,不能疾恶如仇。晓光会中的会员,贤者固然不少,不肖者亦不乏其人。所以晓光会不能臻于至善至美,亦是这个缘故。

  一日孟迪民正在事务所同会员商议会中事务,外间走进一个女仆,送上一封信来,迪民接来一看,只见旁边写着采蘩自山东寄,拆开一看,内里说的话,是萧芷芬在演说场中那回事,并言芷芬如何有才,实为生平所未遇过之人物,诚为女界中豪杰,请将芷芬聘入会中的这些话。迪民看完,遂递给会员看,迪民道:“涧泉总算是我们会中的忠臣了,自己被人家驳了个不亦乐乎,还这样的拼命荐他,足见涧泉肯虚心下问,不蔽贤才,我们会中,如果个个人都像涧泉似的,我们这会还怕不发达吗?”各会员听了,一声也不响。停了半晌,有一个会员姓张,名振亚的道:“会长既赏识华涧泉,为什么又派他出去?”迪民道:“我正为敬重他,才托他出去,若是别人,遇着萧芷芬这样驳他,恨尚恨不了,还肯这样拼命的相荐引吗?”张振亚道:“会长只要肯出重聘,怕请不着贤才?”迪民道:“只要有才有德,能够替我改良会务,这是办公益的要点,也是我们会中的大事,我何敢爱惜薪聘?只是这样贤才,到哪里去请呢?”回头对一个书记道:“你停歇就替我寄封回信与涧泉,叫他设法将萧芷芬请来才好。”张振亚等迪民同书记说完,又接着上文说道:“要请贤才,也不是什么大难事。我想古人有什么参谋,现在各省督抚,都有什么顾问官,我想我们这会,也是大大的一个团体,将来还要布满中国,这参谋顾问官是不可少的。”迪民道:“社会中请参谋顾问官,我倒不曾听见过。”座上一个会员姓金名新的道:“会长这句话,未免有些奴隶性了。为什么一定要人家做过,我们才敢做?就不兴我们发起,创始吗?作兴我们会中今日请了顾问官同参谋,别个会中也学着我们,请顾问官同参谋,岂不是我们又发起创始了一件新名称吗?”张振亚道:“好呀。这话才算新呢,不愧是我们会员说出来的话。”迪民道:“会员也是一样,为什么一定要改作参谋同顾问官呢?”振亚道:“会员这名称嫌普通点,恐怕贤才不肯容易屈就。取顾问官同参谋这名称是特别优待的意思,不屈为会员,而尊为顾问官同参谋,以示优异。”迪民道:“照此说来,会员不就成了卑贱的了吗?怎么使得?岂是我立会的本意?我这会是靠着会员办事的,不是靠着顾问官同参谋办事的,我会中的宗旨本是一律平等,照你这样说来,那不分出阶级来了?万万使不得。”张振亚笑道:“会长又迂执了。我说的话,并不是卑视会员,若说是卑视会员,我自己也是会员,那不是连我也卑视了吗?警如各督抚有顾问官,另外还有幕府,并不因为了顾问官,幕府就变为下贱,顾间官自顾问官,幕府自幕府各人办各人的事业,各人有各人的身分,互相敬重,各不相凌。我说我们会中的顾问官,就是这个样子。不但不是卑视会员,并且可以鼓励会员。人人见会长这般爱才敬贤,谁不发奋求学,以博顾问官同参谋之荣称?”迪民道:“事是没有什么不行,只是人才难。”张振亚道:“会长如果真要聘请名贤,我倒………”说到这里不说了。迪民道:“怎么不说了?想是你有认识的人。”振亚道:“是的。”迪民道:““既有熟人,为什么不说出名姓来?”振亚道:“我起先想一个人来,后来我想着他必不肯就,所以我又不说了。”迪民道:“不管他肯不肯,我们去请请看再说。”张振亚道:“也好,他姓木名本时,是杭州人。从幼在香港,现在听说在什么女学堂里做总教。这人的本事同学问,我的才学短,也不敢形容他。总之他如果肯来做个参谋或顾问官,那就是我们会中的造化。”迪民道:“你替我写封介绍书,替我劝驾,他若肯俯就,即汇二千元纸币去,作为聘金。”振亚连忙答应了凡个“是”。振亚出去后,迪民又对书记道:“涧泉的回信,你就写罢。”书记答应一声。迪民清理了几件应该办的事,方才回到徐家汇。

  原来迪民虽是热心肠,却喜冷地方,他事务总所设在上海,他居住的地方,仍在乡间。一则喜其雅静,一则宜于生,以此女学堂也是设在徐家汇。迪民隔一两日到上海去回。他的住屋同女学堂总事务所,以及他伯父那里,都设有电话箱,寻常有事,即可由电话传达,虽说住在乡间,与住在上海无别。

  迪民自总事务所回来之后,过了十来日,张振亚到徐家汇来见迪民,说木本时答应了。他说本来是没有工夫的,因为佩服会长热心,才肯应允了。请问会长几时汇洋钱过去?迪民道:“我写个条子,你拿到帐房去,取二千元纸币来。”又道:“叫人请书记来。”即有一个女仆答应一声,出去了。不一时迪民的条子写好了,交与振亚,恰好书记也来了。迪民招呼书记坐下,然后对书记道:“张振亚说木本时已经答应肯来了,我请你替我写封信,并关书请帖,你写好就交与振亚,让他寄去罢。”书记道:“知道了。还有别的信没有?”迪民想了想,又说了几封应该写的信。

  过了数月,那木本时还不曾到,迪民等的有点不耐烦了。这时是初夏天气,鸟语花香,迪民无事,叫丫头将洋琴搬到碧桃花下,按着音拍弹了一首送春归,再想弹第二调时,仆人拿上几封信来,迪民叫他放在桌上,仍然慢慢的弹琴。弹毕之后,方取各信来看,看见末了是华涧泉的信,遂先拆开来看。见里面还有一封,是萧芷芬寄一封与华涧泉的,细细看了一遍,口中连说:“我真忘了。我怎么连这人也忘了?真是糊涂万状,这是我生平的益友,怎么也忘了这人?必须我亲自去访他,我明日就去罢。”旁边一人道:“会长这样躬自深责,到底为的是谁?还要亲自去访他?”迪民正在自言自语,不提防旁边有人,倒吃了一惊。

  欲知旁边这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回 回目录 下一回

#licence info
Public domain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 was first publishe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prior to January 1, 1929. Other jurisdictions have other rules. Also note that this work may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9th Circuit if it was published after July 1, 1909, unless the author is known to have died in 1953 or earlier (more than 70 years ago).[1]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nd should not be transferred to a Wikisource language subdomain that excludes pre-1929 works copyrighted at home.


本作品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在美國以外發表,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若1909年7月1日以後發表,美西第9巡迴法院轄區可能除外,除非確定作者1953年或者更早(超過70年以前)逝世。但作者尚未逝世超過50年時(1974年或更晚逝世),在大中華地區原則有版權限制,所以中文維基文庫暫時不收錄正文,僅用模板重定向

PD-US-1923-abroad (中文/Chinese) 僅於美國進入公有領域之檔案 //wikisource.org/wiki/%E4%BE%A0%E4%B9%89%E4%BD%B3%E4%BA%BA/%E7%AC%AC07%E5%9B%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