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藷録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番藷録
著者:松岡成章

  番藷,又作蠻𦾧。一名甘藷,其赤者名朱藷,乃三種通称也。

和名琉球芋,又名薩摩芋。呼其赤為赤芋。
按:番藷,其種原出于琉球。其品有白、黃、赤三品,而白者最勝。曾聞彼國人殊貴重白者,嚴禁傳種於他邦。故本邦𠩄有黃、朱二種耳,不彼知其有白𦾧,遂呼黃者為白𦾧。
稻若水云:赤、黃者性粘,白者不粘,不粘為上品,粘者為下品,特粳、糯之異耳。其白者疑是香芋欤,然未敢决。愚按:《扣鉢齋行厨集》以朱𦾧為香芋,未知何是。其出産、栽種、収藏之法,詳于《惠安縣續志》,因列于左。

  《惠州府志》曰:糓之餘曰𦾧,紅白刮種於田。曰山薯,採於山。曰芋,紅白青黃糞各種。曰山芋。郷人多資為糧。𧁨軾以山芋作玉糁美。

  𣈆嵇含《南方艸木狀》曰:甘𧄔,与藷同。蓋𦾧之類,或曰芋之類。根葉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甌者,皮𬗋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𦾧蕷,性不甚冷。𦾔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惟掘地種甘藷,秋熟収之,蒸㬗切如米粒,倉圖貯之,以充糧𥽟,是名𧄔糧。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膾灸,而末以甘藷薦之,若粳粟然。大抵南人二者,百無一二。惟海中之人,壽百餘歲者,由不食五穀而食甘𧄔故尔。

  李時珍《本草綱目》曰:按陳祈暢《異物志》云,甘藷出交、廣。南方民家以二月種,十月収之。其根似芋,亦有巨魁。大有如鵞卵,小者如雞鴨卵。剥去𬗋皮,肌肉正白如肌。南人用當米穀、果食,蒸炙皆香美。初時甚甘,維久得風稍淡也。又按嵇含《草木狀》云云。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功同𦾧蕷。 又〈𦾧蕷.集解〉引蘓頌說曰:又江湖閩中一種,根如姜、芋之類而皮𬗋。極有大者,一枚可重數斤,削去皮,煎、煮食俱美,但性冷扵北地者耳,彼土人呼為藷。南北之産或有不同,故形類差別之。

  《惠安縣續志》曰:番𦾧,是種出自外國,前此五六年間,不知何人従海外帶來,𭃨種在漳,今浸蔓泉、興諸群,當作郡且遍閩矣。吾惠𨽻泉最瘠,瀕海之民,歲豊啼飢,去歲大䘲,米石可兩三四金,乃恃𦾧全治人食。𦾧起八九月,抵今春仲可供一年之半,其利至能令穀賤,以病冨人,與五穀抗長爭烈,而又易生。無事糞多力勤,其入鉅,地每畝多者収五六千斤許,北邊沃壤傳種,獲當倍是。然則以足供年食之半推之,其可省半餉歲運半漕,可知也,豈非天地再開闢一嘉生哉。江南地燠,自四五月至六月俱可種,八十日収。江北多雪蚤寒,宜速収,則以三月種,八月便収。總之收不得過冬至,過則易爛。今改名朱𦾧,從其色。夷物而中國,則中國之曰番薯,不忘旧也。生種、収成諸法列于左。

  食𦾧法。𦾧,生者不可多食。蒸食做飯粥、做湯。磨舂做粉,釀燒做酒,和米蒸做糕做餅,俱無不可。収多用不去,切薄片曝乾収貯,可經年食。此種原無毒,只因味甘,為蚣蜈諸物所嘗,但看有蟲齧,便棄不用,以防其毒。心葉根節均可食,共藤喂牛羊最,惟馬不可多,粘液食難消化也。

  種𦾧法。本宜藤種。地遠者,藤難移到,合先用薯頭作種。將𦾧截,長一寸五分,皮靣上,播在地中,以土蓋之。俟生藤四五尺許,剪断分種。要種時,地犂四尺作一廂,就中鋤開,放下薯藤,每一窟剪四節,其三節連葉蓋密,只畱末一節連葉出現,平倒種,不可竪揷。土蓋厚寸餘,不宜忒深。地最要鬆朧,種時天隂㣲雨最玅。無雨,用泥水點窟,俾耐乾旱。

  番薯法。下種一夜即生根。紅者薯,白者根上面藤,蔓𠩄至即下靣根生所至,故加糞不可不時,當於藤発二三寸長,將箱中兩邉犂開一行,以糞水沃之,隨即犂合蓋上。若藤蔓遠方犂,糞迫近則傷根,闊遠則生又散漫,不𡹙結矣。

  耘薯法。𦾧根多浮在淺土,耘草只手採,不宜動鋤以傷根本。又須時々将藤扯動,令離土,勿令着土生根,恐偏藤生𦾧,正根有妨奪難生之病。

  蓄𦾧藤法。北邊宜八九月,收薯時,将藤𮐼菜園壙中,藤頭向下,尾向上,沙土蓋密,露二三寸通氣。春来発芽,便可取出種。

  《凾史編》曰:𦾧蕷一種,大如臂,白者稍(⿳⺾𣆆灬),𬗋有長,味甘脆美。

  《重訂致冨奇書》云:番𦾧,味淡甘,大者如雞卵,小者如彈丸。種法:二月鋤地成溝,入種,用雞糞灰蓋。夏間發藤,以竹引之。十月起土。煮数滚點茶甚好。

  《扣鉢齋行厨集》曰:山藥,曰薯蕷,曰香芋,曰甘藷。

  《山公医旨 》曰:甘藷,南人用當米穀果食,蒸炙皆香美。味甘平,無毒。補虛乏,益氣力,徤脾胃,強腎隂,功同𦾧。

  《閩書南産志》曰:蕃藷,萬曆中閩人得之外國,瘠土砂礫之地,以皆可種,用以攴歲有貧下。予𡮢作〈蕃薯頌〉,可以知其概也,頌曰:度閩海而南,有呂宋國,々度海而西為西洋,多産金銀,行銀如中國行錢,西洋諸國金銀,皆轉載於此以通商,故閩人多賈呂宋焉。其國有朱薯,被野連山而是,不侍種植,夷人卛所食之。其莖蔓生,如蹲鴟者,其皮薄而朱,可皮食,亦可属食之,可熟食者,亦可生食,亦可釀為酒。生食如食葛。熟食色如蜜,其味如熟葧萕。生貯之有蜜𣱖,香聞室中。夷人雖蔓生不訾省,恡而不與中國人,中國人截取其蔓咫許,挾小盖中以來,於是入吾閩十余年矣。其蔓雖萎,剪揷種之,下地數月即榮,故可挾而來。其初入吾閩時,值吾閩饑,得之而人足一嵗。其種也,不與五穀爭地,凡瘠鹵沙㟠皆可以長,養治之則加大,天雨根益奮,即大旱不糞治,亦不失徑寸圍。泉人鬻之,斤不直一錢,二斤而可飽矣。於是老耆童孺,行道鬻乞之人,皆可以食,饑焉得充,多焉而不傷,下至雞犬皆食之。於是何子開鏡石山房樹隂之隙地,而為之頌曰云云。茂苑周氏《農圃六書》曰:香蕷,味淡甘,大者如雞卵,小者如彈丸。種法:二月鋤地成溝,入種,用雞糞灰盖。夏間発藤,以竹引之。十月起土。煮数滚點茶甚好。

  《福州府志》曰:番薯,皮紫,味稍甘於薯芋,尤易蕃。郡本無此種,自萬曆甲子荒後,明年都御史金學曾撫閩,從外番勻種歸,教民種樹,以當穀食當果其腹,荒不為灾。

  《邵武府志》曰:《圖經》云,江、湖、閩中出一種,根如姜、芋而皮紫,極有大者,一枚可重一二斤。刮厺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於北地者耳。江南人單呼為藷音殊,則𦾧蕷與藷乃一種,南北之産不同,故其形類差別也。

  《汀州府志》曰:甘藷,俗名番𦾧。瘠土砂礫之地皆可種,其味甘甜。《異物志》甘藷似芋,亦有巨魁,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專食以當米穀。《南方草木狀》曰:實如拳,皮𬗋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藷蕷。

  《常熟縣志》云:香芋,有小毒,種宜沙地。

  《泉州府志》曰:番𦾧,種出嶋夷,蔓生多結根一畝地有十石之獲,比土𦾧省力而獲多,貧者賴以充腹。

(以下有日文16頁,未錄入。)

影印本[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