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易筋經

From Wikisource
易筋經 Yijin Jing ; lit.Muscle/Tendon Change Classic
by 菩提達摩(梵語:बोधिधर्म)
349255易筋經 Yijin Jing ; lit.Muscle/Tendon Change Classic菩提達摩(梵語:बोधिधर्म)
Yijinjing

述古堂本易筋經

[edit]

《易筋經》序

《易筋經》內外神勇序

總論

膜論

內壯論

揉法

採精華法

服藥法

初月行功法

二月行功法

三月行功法

四月行功法

用功輕重法

用功淺深法

兩肋內外功夫

木杵、木槌說

石袋說

五、六、七、八月行功法

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

配合陰陽法

下部行功法

行功禁忌

下部洗藥方

行功禁忌 用戰

內壯神勇

煉手餘功

外壯神力八段錦

神勇餘功

賈力運力勢法

《易筋經》十二勢

十八煉錄

玉環穴說

經驗藥方四則

木杵圖

木槌圖

任督二脈圖

骨數

筋絡

氣血說

十二經筋圖

總論

[edit]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於情慾,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凈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登壽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勇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驅,而易為金石之體。內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然此君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藥物器制,節候歲月,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徵驗。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虞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躋聖域矣。   (般刺密諦曰,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譯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後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譯義。倘遇西竺高明聖僧,再請琢磨可也。)

膜論

[edit]

  夫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是故修鍊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於人生乎,又況於修鍊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鍊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鍊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鍊氣,而筋膜泥而不起;鍊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挨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鍊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內壯論 

[edit]

 內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與外較,外勿略也。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內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卧,手掌著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為合式。蓋揉在於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於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紜,弛想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於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手中之時,意隨掌下,是為合式。若或弛意於各肢,其所凝積精氣與神,隨即走散於各肢,即成外壯,而非內壯矣。揉而不積,又虛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此氣即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是吾浩然之氣也。設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於四肢,不惟外壯不全,而內壯亦屬不堅,則兩無是處矣。   (般刺密諦曰,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慾雜念分文,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其鎖絆矣。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歸,而登正果也。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極樂世界,可立而登矣。 )

揉法

[edit]

  夫揉之為用、意在磨礪其筋骨也。磨礪者,即揉之謂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節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時,恐有春寒,難以裸體,只可解開襟。次行於二月中旬,取天道漸和,方能現身下功,漸暖乃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於左,是取推氣入於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於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    三日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入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盪,徐徐來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為合式。設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瘓虜,深則傷於肌肉筋膜,恐生熱腫,不可不慎

采精華法

[edit]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志,且無恆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煉者,自初功始,至於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無間斷,則仙道不難於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於朔,謂與月初之交,其氣方新,堪取日精。月取於望,謂金水盈滿,其氣正旺,堪取月華。設朔望日遇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猶可凝神補取。若過此六日,則日咽月虧,虛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時,高處默對,調勻鼻息,細吸光華,合滿一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於中宮,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後起行,任從酬應,毫無妨礙。望取月華,亦准前法,於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恆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誤也。


內壯神勇後行說

[edit]

前言內壯神勇功夫,先行之,既恐入外壯,兼行之,又慮震驚元神。不如於內功行至病去身強,內充氣積,任督交通,導引路熟,河車運動,存想愈純,過後擇一暇閑處,循其規矩,按其部位,壹其心志,運煉一周,外壯成而內壯愈至,最為良法。


初月行功法

[edit]

初行功時,當解襟仰卧,心上臍下,適當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揉之。徐徐往來均勻,勿輕而離皮,勿重而著骨,勿亂動游擊,斯為合式。當揉之時,冥心內觀,著意守中,勿忘勿助愈不外弛,則精氣神皆附註一掌之下,是為如法火候。若守中純熟,揉推勻凈,正揉之際,競能睡熟,更為得法,愈於醒守也。如此行持,約略一時,時不能定,則以大香二柱為則,早午晚共行三次。以日為常。如少年火盛,只宜早晚二次,恐其太驟,致生他虞。行功既畢,靜睡片時,醒起酬應無礙。

二月行功法 

[edit]

初功一月,氣己凝聚,胃覺寬大,其腹兩旁筋皆騰起,各寬一寸余,用氣努之,硬如木石,便為有驗。兩脅之問,自心至臍,軟而有陷,此則是膜。較深於筋,掌揉不到,不能騰起也。此時應於前所揉一掌之旁,各開一掌,仍如前法,徐徐揉之,其中軟處,須用木杵深深搗之,久則膜皆騰起,浮至於皮,與筋齊堅,全無軟陷,如為全功。此揉搗之功,亦准二香,日行三次,以為常則,可無火盛之虞矣。

三月行功法 

[edit]

功滿兩月,其間陷處,至此略起,乃用木槌輕輕打之。兩旁所揉各寬一掌處,都用木槌如法搗之。又於其旁至兩肋梢各開一掌,如法揉之,准以二香為則,日行三次。

四月行功法

[edit]

功滿三月,其中三掌皆用槌打,其外二掌先搗後打。日行三次,俱准二香。功愈百日,則氣滿筋堅,膜亦騰起,是為有驗。

行功輕重法 

[edit]

初行功時,以輕為主。一月之後,其氣漸盛,緩緩加力,漸漸加重,乃為合宜。切勿太重,以致動火,切勿游移,或致傷皮。慎之慎之!

用功淺深法

[edit]

初功用揉,取其淺也,漸次加力,是因氣堅, 稍為增重,仍是淺也。次功用搗,方取其深。再次用打。打外雖屬淺,而震入於內則屬深。像內外皆堅,方為有得。


兩肋內外功夫 

[edit]

功愈百日,氣己盈滿,譬之澗水平岸。一稍為決導,則奔放他之,無處不到,無復在澗矣。當此之時,切勿用意引入四肢,所揉之外,切勿輕用槌杵搗打,略有引導,則入四肢,即成外勇,不復來歸行於骨內,不成內壯矣。其入內之法,為一石袋,從心口至兩肋梢骨肉之間,密密搗之,兼用揉法,更用打法。如是久久,則所積盈滿之氣,循之入骨,入骨有路則不外溢,始成內壯。內外兩歧於此分界,極難辨審。倘其中稍有夾雜,若輕用引弓努拳打撲等勢,則氣趨行於外,永不能復入內矣。慎之,慎之。

木杵木槌說

[edit]

木杵、木槌皆用堅木為之,降真香為最佳,文楠、紫檀次之,花梨、白檀、鐵梨又次之。杵長六寸,中徑五分,頭圓尾尖,即為合式。槌長一尺,圍圈四寸,把細頂粗,其粗之中處,略高少許,取其高處著肉,而兩頭尚有閑空,是為合式。 石袋說  杵、木槌用於肉處,其骨縫之問悉宜石袋打之,取石頭要圓凈,全無稜角,大如葡萄,小如榴子,生於水中者乃堪入選。山中者燥,燥則火易動;土中者郁,郁則氣不暢,皆不選者也。若稜角尖硬,定傷筋骨,雖產諸水,亦不可選。袋用細布縫作圓筒,其大者長約八寸,其次六寸,再次五寸。空准石頭大小,鬆鬆放下。大者石用一斤,其次十二兩,小者半斤。分置袋中,以指挑之,挨次扑打,久久行之,骨縫之間,膜皆堅壯也。 五、六、七、八月行功法  功愈百日,心下兩旁至兩肋之梢,已用石袋打,而且揉矣。此處乃骨縫之交,內壯、外壯在此交界。不於此時導引向外,則其積氣向骨縫中行矣。氣循打處,逐路而行,宜自心口打至頸,又至肋梢,打至於肩。周而復始,一切不可倒打。日行三次,共准六香,勿得間斷。如此百日,則氣滿前懷,任脈充盈,功將半矣。  


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

[edit]

功至二百日,前懷氣滿,任脈充盈,則宜運入脊後,以充督脈。從前之氣,已至肩頸;今則自肩頸,照前打法,兼用揉法。上循玉枕,中至夾脊,下至尾閣,處處打之,周而復始,不可倒行。脊旁軟處,以掌揉之。或用槌杵,隨便搗打。日准六香,共行三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揉打周遍。如此百日,氣滿脊後,能無百病,督脈充滿。凡打一次,用於遍搓,令其勻潤。

下部行功法

[edit]

積氣至三百餘日,前後任督二脈悉皆充滿。再行此下部工夫,令其通貫。蓋以任督二脈,人在母胎時,原自相通;出胎以後,飲食出入,隔其前後通行之道。其督脈,自上齦循頂行脊間,至尾聞。其任脈,自承漿循胸行腹,下至會陰。兩不相貫合,行此下部之功,則氣至可以通接而交旋矣。   行此工夫,其法在兩處,其目有十段。兩處者,一在睾丸,一在玉莖。在睾丸曰攢、曰掙,曰搓、曰拍;在玉莖曰咽、曰摔、曰握、曰洗、曰束、曰養。以上十字,除咽、洗束、養以外,餘六字用手行功。皆自輕至重,自松至緊,自勉至安,周而復始,不計其數。日以六香,分行三次,百日成功,則其氣充滿,超越萬物矣。   凡攢掙拍摔握搓六字,皆手行之,漸次輕重;若咽,則初行之始,先I吸一口清氣,以意咽下,默送至胸;再吸一口,送至臍間;又吸一口,送至下部行功處;然後乃行攢、掙等功。握字功,皆川努氣至頂,方為有得,日以為常。洗者,用藥水逐日盪洗一次。一取透和氣血,一取蒼老皮膚。束字者,功畢,洗畢,用軟帛作繩束其根莖,鬆緊適宜,取其常伸不屈之意。養者,功成物壯,固能慣戰,然不養之,難免無虞。故又宜安閑溫養,切無弛聘多戰。行滿百日,久久益佳,弱者強,柔者剛,縮者長,病者康,居然烈丈夫。雖木石鐵槌,亦無所惴,以之戮戰,應無敵乎;以之採取,可得元珠;以之延嗣,必種元胎。吾不知於地間,更有何葯大於是法。


下部湯洗水藥方

[edit]

行功之時,頻宜湯洗。蓋取咸能軟堅,功力易入;涼能散火,不能聚熱。一日一洗或二日一洗,以此為常,功成乃止。法用地骨皮,食鹽各適量入煎水,乘熱湯洗。則氣血融和,皮膚舒暢。若於湯洗之時,加吞吐呼吸之功相間,行熟,則為泥水採補最上乘功也。   又方:蛇床子、地骨皮、甘草各量,用煎湯溫,乘熱洗。日一二次,以為常則。

行功禁忌

[edit]

自上部初功起,至此凡三百餘日,勿多進內。蓋此功以積氣為主,而精神隨之。初功百日內,全宜忌之。百日功畢後,方可進內一次,以疏通其留滯。多不過二次,切不可三次。向後皆同此意。行至下部時,五十日疏放一次,以去其舊,令生其新。以後慎加保守。此精乃作壯之本,萬勿浪用。侯功成氣堅,收放在我。順施則人,逆施則仙,非凡寶可喻價也。  應用內壯余技  精氣與神,煉至堅固,川立根基。希仙作佛,可立而待。設人緣未了,用之臨敵對壘時,其切要處在於意有所寄,氣不外弛,則精自不狂,守而不走。設欲延嗣,則按時審候,應機而射,一發中的,無不孕者。設欲戮戰,則閉氣存神,按隊行兵,自能無敵。若於應用之時,加吞吐呼吸之功,更精神百倍,氣力不衰,晝夜不寢,數日不食,亦無礙矣。

內壯神勇加功法

[edit]

壯有內外。前雖言分量,尚未究竟,此再明之。前行脅肋打揉之功,是使氣入骨分,令至任督二脈氣充遍滿前後交接矣。然力尚未見,何以言勇。蓋以氣未到手也。法同石袋,照前打之。先向右肩,以次打下,至於右手中指之背;又從肩臂打之大指、食指之背;又從肩前打至無名指、小指之背;後從肩里打至掌內大指、食指之梢;又從肩外打至掌內中指、無名指、小指之梢。打畢,用手處處搓揉,令其勻和。日限六香,分行三次,時常湯洗甲以疏氣血。功畢百日,其氣始透。乃行左手,仍准前法。功亦百。至此則從骨巾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並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頭;努拳可碎虎脛,然皆小用之末技也

煉手余功

[edit]

行功之後,餘力煉手。其法常以熱水頻頻湯洗,初溫次熱,最後大熱。自掌至豌,皆令周遍。洗畢,不用拭乾,即乘熱擺撒其掌,以致自干。擺撒之際,以意努氣,至於指尖,是生力之法。又以黑、綠二豆拌置斗中,手插豆,不計其數。一取湯洗,和其血氣;一取二豆能去火毒;一取磨礪,堅其筋骨,厚其皮膚。如此功久,則所積之氣行至於手,而力充矣。其皮膚筋膜,兩堅著骨,不軟不硬。如不用之時,與常人無異。用時,注意一努,堅如鐵石。以之御物,莫能當此。蓋此力自骨中生出,與世俗所謂外壯迥不相同。內外之分,看筋可辨:內壯者,其筋條暢,其皮細膩,而其力極重;若外壯者,其皮粗老,其掌腕臂指處處之筋,盡皆盤結,狀如蚯蚓,浮於皮外,而其力雖多,終無基本。此內外之辨也。

外壯神力八段錦

[edit]

內壯既得,骨力堅凝,然後可以引達於外。蓋以其內有根基,由中達外,方為有本之學。煉外之功,概以八法:曰提,曰舉,曰推,曰拉,曰揪,曰按,曰抓,曰擰。依此八法,努力行之,各行一遍,周而復始,不計其數。亦准六香,日行三次,久久成功,力充周身。用時,照法取力,無不響應,駭人聽聞。古所謂手托城閘,力能舉鼎,俱非異事。其八法若逐字單行,以次柑及,更為精專,任從其便。

神勇余功

[edit]

內外兩全,方稱神勇;其功既成,以後常宜演煉,勿輕放逸。一擇園林諸樹大而且茂者,是得木土旺相之氣,與眾殊也。有暇之時,即至樹下,任意行功,或捶或按,或推拉踢拔,諸般作勢,任意為之。蓋取得其生氣以生我力,而又取暇以成功也。一擇山野挺立大石,秀潤完好殊眾者,時就其旁,亦行推按種種字法,時常演之,蓋木石得天地之鐘英,我能取之,良有大用,稽古大舜,與木石居,非漫然也。 運拳掌法  其法,川意蓄氣周身處處,挺立運之。立必正直,徹頂踵,無懈骨,卷肱,掌指稍屈,兩足齊踵,相去數寸,立定。兩手從上如按物難下狀;凡至地轉腕,從下托物如難上狀,託過其頂;兩手則又攀物如難下,至肩際,轉腕掌向外微拳之,則卷肱立如初。乃卷兩肱開向後者三,欲令氣不匿膺間也。卻舒左右肱攔之,欲右者由左,欲左者由右,左右齊攔,左手撐而極左,右手拉而卻右,復右手拉而卻右,復右手撐而極右,左手拉而卻左,左右交互撐拉之,卷兩肱立如初。又出左足,斜舒左股攔之,左手推物向右傾,肩際隨倚右,右手拉向後,出右足,向左換如右,向右換如左,左右向前互撐拉各三。接縮左足,右手撐而極左,左手拉而卻後,肩際亦隨倚向左。縮右足,左向者換如右,右向者換如左,左右交退亦各三。卷兩肱立如初。氣定兩手,平股如掇重物,作舉勢極,仍拔下平股。左右先單舉者三次,交舉者三,終雙舉者又三,卷肱立如初。   凡與人交手,彼左來我左迎,彼右來我右迎,手半足斜,掌抓拳劈最為善法。運拳掌後,又仰卧卷肱如立狀,睡作枕,脊欲起者數十次,運力更妙。但行功必酒醒後及食後一時,方可行。行之先後,宜以拳遍自捶,勿使氣有所不行。或坐時著手指頭搗戶、壁,桌、幾,立時以足指尖緊抓地上,亦能使周身之氣不滯。


搓膀腕法

[edit]

行功畢,先伸左膀,請道伴以兩手合斗虎口,用力搓之,由漸而增。如初搓以十數把,漸加至百把為度,右亦如之,務使膀腕發熱透骨。無道伴者,兩手更換搓之亦可,請有力者教之搓亦可,須輕重如一,不可閃氣。

煉手足法

[edit]

初煉量力,縫做夾布口袋一個,裝米砂五六十斤,懸掛架上。用功畢,常用掌推拳擊,足踢腳蹬,務致動搖,仍用拳腳踢打,迎送,日久漸加砂袋斤重。


煉指法

[edit]

量自力之人小,揀圓凈一、二斤重石子一個,用五指抓拿,撒乎擲下,不令落地,仍用手指趕抓。如是擲抓,初惟十數次。日久漸加次數及石子斤數,則五指自覺有力矣。又法:每於坐時,不拘時刻,以左右五指著座微欠身軀及指自出力。無論群居獨坐,皆可行之,日久自能見效。   右功仿自佛門,以禪定為主。將欲行持,先須閉口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紛擾,澄心調息,至神氣凝定,然後依次如式行之,必以神貫意注,勿得徒具其形。若心君妄動,神散意馳,便為徒勞其形而弗獲實效。初煉時,必心力兼到,靜中默數三十數,日漸加增,至百數為止。日行三次,百二十日成功。氣力兼得,則可日行二次,氣力能凝且堅,則可日行一次。務要意念不紛乃成。


木鏟說

[edit]

木鏟取材與木杵、木槌同,用時不必拘定百日功滿。壯年強盛者,行功至來複可用;老病贏弱者,效驗到皮著膚肉附骨時亦可用,不必俟筋堅膜起。用法審勢推運,遍及周身,輕重適宜,以不傷皮膚為宜。行功前後用之運煉,能鎖孔竅,通穴脈,和氣血,煉皮肉。後加木杵、木槌、石袋煉之,更收全功。但木鏟用之最寬,修鍊家宜常佩之,隨時俱可推進。  

正照反照圖說

[edit]

此二圖為運煉筋骨皮膚而設,防內壯功夫未到,誤中穴道而有阻也。修鍊之士,凡用木鏟、木杵、木槌、石袋等器,運煉筋骨皮膚,必明穴道所在,方知運煉部位。大凡內氣未積,只運空處;內氣既積,始煉穴道。故圖中註明前身後身穴道,使修陳者知所禁避,運有分寸。故與法器等合為一卷。   正照圖穴道:太陽,肩井,華蓋,膻中(或乳中),上脘,中脘,下脘,章門,關元。丹田,膝眼,膝彎,腳踝,曲池,手腕。   反照穴道圖:風門,肺腑,腎,命門,膀朧,骨脊。


運煉始末

[edit]

  

運煉之法,先用木鏟擦煉皮膚,再用木杵木槌搗煉筋骨,後用石袋打煉周身。內氣未積,運硬處避穴道;內氣已積,運軟處兼及穴道;至體成金剛,然後以石袋專運穴道,收閉關竅及遍體毛、眼、骨縫等處。斯為合法,千萬不可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