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茶養生記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喫茶養生記 by 榮西
日本
《喫茶記》由日本茶祖、臨濟宗祖師榮西禪師寫錄

卷之上[edit]

入唐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榮西錄

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採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曾嗜愛矣。古今奇特仙藥也,不可不摘。謂劫初人與天人同,今人漸下漸弱,四大五臟如朽,然者針灸並傷,湯治亦不應乎。若如此治方者,漸弱漸竭,不可不懼者欽。昔醫方不添而治,今人斟酌寡者歟。

伏惟天造萬像,造人以為貴也。人保一期,守命以為賢也。其保一期之源在於養生,其示養生之術,可安五臟。五臟中,心臟為王乎。建立心臟之方,喫茶是妙術也。厥心臟弱則五髒皆生病。實印土嗜婆往而二千餘年,末世之血脈誰診乎?漢家神農隱而三千餘歲,近代之藥味謳理乎?然則無人於詢病相,徒患徒危也;有誤於請治方,空灸空損也。偷聞今世之醫術則含藥而損心地,病與藥乖故也。帶灸而天身命,脈與灸戰故也。不如訪大國之風,示近代治方乎。仍立二門,示末世病相,留贈後昆,共利群生矣。

於時建保二年甲戌春正月一日謹敘


第一、五臟和合門

第二、遣除鬼魅門

第一五臟和合門者,《尊勝陀羅尼破地獄法秘抄》云:一、肝臟好酸味,二、肺臟好辛味,三、心臟好苦味,四、脾臟好甘味,五、腎臟好鹹味。又以五臟充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又充五方(東西南北中也)。

肝,東也,春也,木也,青也,魂也,眼也。

肺,西也,秋也,金也,白也,魄也,鼻也。

心,南也,夏也,火也,赤也,神也,舌也。

脾,中也,四季末也,土也,黃也,志也,口也。

腎,北也,冬也,水也,黑也,想也,髓也,耳也。

此五臟受味不同,好味多入,則其髒強,克旁髒,互生病。其辛酸甘鹹之四味恆有而食之,苦味恆無,故不食之。是故四臟恆強,心臟恆弱,故生病。若心臟病時,一切味皆違,食則吐之,動不食。今喫茶則心臟強,無病也。可知心臟有病時,人皮肉之色惡,運命依此減也。日本國不食苦味乎,但大國獨喫茶,故心臟無病,亦長命也。我國多有病瘦人,是不喫茶之所致也。若人心神不快,爾時必可喫茶,調心臟,除愈萬病矣。心臟快之時,諸髒雖有病,不強痛也。

又《五藏曼陀羅儀軌抄》云:以秘密真言治之。

肝,東方阿閦佛也,又藥師佛也,金剛部也,即結獨鈷印,誦[]字真言,加持肝臟,永無病也。

心,南方寶生佛也,虛空藏也,即寶部也,即結寶形印,誦[]字真言,加持心臟,則無病也。

肺,西方無量壽佛也,觀音也,即蓮華部也,即結八葉印,誦[]字真言,加持肺臟,則無病也。

腎,北方釋迦牟尼佛也,彌勒也,即羯磨部也,即結羯磨印,誦[]字真言,加持腎臟,則無病也。

脾,中央大日如來也,般若菩薩也,佛部也,即結五鑽印,誦[]字真言,加持脾臟,則無病也。

此五部加持,則內之治方也。五味養生,則外病治也。內外相資,保身命也。

其五味者,酸味者,是柑子、橘、柚等也。辛味者,是薑、胡椒、南薑等也。甘味者,是砂糖等也,又一切食以甘為性也。苦味者,是茶、青木香等也。鹹味者,是鹽等也。

心臟是五臟之君子也,茶是苦味之上首也,苦味是諸味之上味也,因茲心愛此味。心臟興,則安諸髒也。若人眼有病,可知肝臟損也,以酸性藥可治之。若耳有病,可知腎臟損也,以鹹藥可治之。鼻有病,可知肺臟損也,以辛性藥可治之。舌有病,可知心臟損也,以苦性之藥可治之。口有病,可知脾臟之損也,以甘性藥可治之。若身弱意消者,可知亦心臟之損也。頻喫茶,則氣力強盛也。

其茶功能並採調時節,載左有六個條矣。

一、茶名字

慣,《爾雅》曰:慣,苦茶,一名苑(冬葉),一名茗,早採者雲茶,晚採者雲茗也,西蜀人名曰苦茶(西蜀,國之名也)。

又云:成都府,唐都西五千里外,諸物美也,茶亦美也。

《廣州記》曰:皋盧,茶也,一名茗。

廣州,宋朝南,在五千里外,即與崑崙國相近。崑崙國亦與豚相鄰,即豚貴物傳於廣州。依土宜美,茶亦美也。此州無雪霜,溫暖,冬不著綿衣,是故茶味美也。茶美名雲皋盧。此州瘴熱之地也,北方人到,十之九危。萬物味美,故人多侵。然者食前多吃檳榔子,食後多喫茶,客人強多令吃,為不令身心損壞也。仍檳榔子與茶,極貴重矣。

《南越志》曰:過羅茶,一名。

陸羽《茶經》曰:茶有五種名,一名茶、二名檟、三名莖、四名茗、五名荈。(加茆為六。)

魏王《華木誌》曰:茗葉也云云。

二、茶樹形、華葉形

《爾雅》注曰:樹小似梔子木。

《桐君錄》曰:茶葉狀如梔子葉,其色白云云。

《茶經》曰:葉如梔子葉,華白如薔薇也云云。

三、茶功能

《吳興記》曰:烏程縣西有溫山,出禦獲云云,是云供禦也,貴哉。

《宋錄》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云云。

《廣雅》曰:其飲茶醒酒,令人不眠云云。

《博物誌》曰:飲真茶,令少眠睡云云。(眠令人昧劣也亦眠病也。)

《神農食經》曰:茶茗宜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云云。

《本草》曰:茶味甘苦,微寒,無毒,服即無瘻管也。小便利,睡少,去疾渴,消宿食。(一切病發於宿食云云,消,故無病也。)

華佗《食論》曰:茶久食,則益意思云云。(身心無病,故益意思。)

《壺居士食忌》曰:茶久服羽化,與韭同食,令人身重云云。

陶弘景《新錄》曰:喫茶輕身,換骨苦,腳氣即骨苦也。

《桐君錄》曰:茶煎飲,令人不眠云云。(不眠則無病也云云。)

杜育《苑賦》曰:茶調神和內,倦懈康除。(內者,五內也,五臟異名也。)

張孟陽《登成都樓詩》曰: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物聊可娛云云。(六清者,六根也。九區者,漢地九州云也。區者城也。)

《本草拾遺》曰:皋盧苦平,作飲止渴,除疫,不眠,利水道,明目。生南海諸山中,南人極重之。

除溫疫病也。南人者,廣州等人也。此州瘴熱地也,瘴(此方赤蟲病云)。唐都人補領到此地,十之九不歸。食物美味難消,故多食檳榔子、喫茶,若不吃,則侵身也。日本國大寒之地,故無此難。尚南方熊野山,夏不參謁,為潭熱之地故也。

《天台山記》曰:茶久服生羽翼云云。(身輕故云爾也。)

《白氏六帖·茶部》曰:供禦云云。(非卑賤人食用也。)

《白氏文集》詩曰:午茶能散眠云云。(午者,食時也,茶食後吃,故云午茶也。食消則無眠也。)

白氏《消夏》詩曰:或飲一甌茗云云。(甌者,茶盞之美名也,口廣底狹也。為不令茶久寒,器之底狹深也,小器名也。)

又曰:破眠見茶功云云。(喫茶則終夜不眠,而明目,不苦身矣。)

又曰:酒渴春深一杯茶。(飲酒則喉乾,引飲也,其時唯可喫茶,勿飲他湯水等。飲他湯水等,必生種種病故也。)

四、採茶時節

《茶經》曰: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間云。

《宋錄》曰:大和七年(833)正月,吳蜀貢新茶,皆冬中作法為之。詔曰,「所貢新茶,宜於立春後造」云云。(意者,冬造有民煩故也。自此以後,皆立春後造之。)

《唐史》曰:貞元九歲(793)春,初稅茶云云。(茶美名云“早春”,又云“芽茗”,此儀也。)

宋朝採此作法,內裡後園有茶園,元三之內,集下人入茶園中,言語高聲,徘徊往來。則次之日,茶一分二分萌。以銀之鑷子採之,而後作蠟茶,一匙之直及千貫矣。

五、採茶樣

《茶經》曰:雨下不採茶,雖不雨而亦有云,不採。(不焙,不蒸,用力弱故也。)

六、調茶樣

見宋朝焙茶樣,則朝採即蒸,即焙之。懈倦怠慢之者,不可為事也。焙棚敷紙,紙不焦樣誘火。工夫而焙之,不緩不急,竟夜不眠,夜內可焙畢也。即盛好瓶,以竹葉堅封瓶口,不令風入內,則經年歲而不損也矣。

以上末世養生之法如斯。抑我國人不知採茶法,故不用之,還譏曰非藥云云。是則不知茶德之所致也。榮西在唐之昔,見貴重茶如眼,有種種語,不能具注。給忠臣、施高僧,古今儀同。唐醫云:若不喫茶人,失諸藥效,不得治痾,心臟弱故也。庶幾末代良醫悉之矣。

喫茶養生記卷之上終



喫茶養生記卷之下[edit]

第二遣除鬼魅門者,《大元帥大將儀軌秘抄》曰:末世人壽百歲時,四眾多犯威儀。不順佛教之時,國土荒亂,百姓喪亡。於時有鬼魅魍魎,亂國土、惱人民,致種種之病。無治術,醫明無知藥方,無濟於事長病,疲極無能救者。爾時持此《大元帥大將心咒》念誦者,鬼魅退散,眾病忽然除愈。行者深住此觀門,修此法者,少加功力,必除病。復此病祈三寶,無其驗,則人輕佛法不信。臨爾之時,大將還念本誓,致佛法之效驗,除此病,還興佛法,特加神驗,乃至得果證。以之案之,近歲以來之病相即是也。其相非寒非熱、非地水、非火風。是故近比醫道人多謬矣。即病相有五種。

一、飲水病

此病起於冷氣,若服桑粥,則三五日必有驗。永忌薤、蒜、蔥,勿食矣。鬼病相加,故他方無驗矣,以冷氣為根源耳。服桑粥,無百之一不平復矣。(忌薤是還增故。)

二、中風,手足不從心病

此病近年以來眾矣,亦起於冷氣等。以針灸出血,湯治流汗,為厄害。永卻火,只如常時,不厭風,不忌食物,漫漫服桑粥桑湯,漸漸平復,無百一厄。若欲沐浴時,煎桑一桶可浴,三五日一度浴之,莫流汗,是第一妙治也。若湯氣入,流汗,必成不食病故也。冷氣、水氣、溫氣,此三種治方若斯,尚又加鬼病也。

三、不食病

此病復起於冷氣,好浴、流汗,向火為厄,夏冬同以涼身為妙術。又服桑粥湯。

以上三種病皆發於冷氣,故同桑治。是末代多鬼魅所致著,故以桑治之。桑下鬼類不來,仙藥上首也,勿疑矣。

四、瘡病

近年來,此病發於水氣等,雜然也。非疔非癰,然人不識而多誤矣。但自冷氣水氣發,故大小瘡皆不負火。依此人皆疑為惡瘡,尤愚也。灸則得火毒,即腫增。火毒無能治者,大黃、寒水寒石,寒為厄,依灸彌腫,依寒彌增,可怪可斟酌。若瘡出,則不問強軟,不知善惡,牛漆根搗絞,以汁傅瘡,幹復傅則旁不腫,熟破無事。濃汁出,付楸葉,惡毒之汁皆出。世人用車前草,尤非也,永忌。服桑粥桑湯五香煎,若強須灸,依方可灸。謂初見瘡時,蒜橫截,厚如錢字,付滄上,艾堅押,如小豆大,灸蒜上,蒜焦可替,不破皮肉,為秘方。及一百壯即萎。火氣不答,必有驗。灸後付牛膝汁,並可付揪葉,尚不可付車前草,付則旁腫,依不出惡汁。故日本多用車前草,不識藥性故也,可忌可忌。又有芭蕉根,神效矣。

五、腳氣病

此病發於夕之食飽滿,入夜而飽飯酒為厄,午後不飽食為治方。是亦服桑粥、桑湯、南薑、茶,奇特養生妙治也。新渡醫書云:患腳氣人晨飽食,午後勿飽食等云。長齋人無腳氣,是此謂也。近比人萬病稱腳氣,尤愚也,可笑哉!呼病名而不識病治,為奇云云。

以上五種病,皆末世鬼魅之所致也,皆以桑治事者,頗有受口傳於唐醫矣。亦桑樹是諸佛菩薩樹,攜此木,天魔猶以不競,況諸餘鬼魅附近乎?今得唐醫口傳,治諸病,無不得效驗矣。近年來,人皆為冷氣侵,故桑是妙治方也。人不知此旨,多致夭害,瘡稱惡瘡,諸病號腳病,而不知所治,最不便。近年來,五體身分皆冷氣也,其上他疾相加,得其意治之,皆有驗。今腳痛非腳氣,是又冷氣也。桑、牛膝、南薑等,其良藥也。桑方注在左。

桑粥法

宋朝醫曰:桑枝如指三寸截,三四細破,黑豆一把,俱投水三升煮之。豆熟桑被煎,即卻桑加米,依水多少,計米多少,作薄粥也。冬夜雞鳴期,夏夜夜半,初煮,夜明即煮畢。空心服之,不添鹽,每朝勿懈,久煮為藥也。朝食之,則其日不引水,不醉酒,身心靜也,信必有驗。桑當年生枝尤好,根莖大不中用。桑粥,總眾病藥,別飲水、中風、不食之良藥也。

桑煎法

桑枝二分計截,燥之,木角焦許燥,可割置三公升五升盛袋,久持彌好乎。臨時水一升許,木半合計,入之、煎之、服之,或不燥煎服無失,生木復宜。新渡醫書云:桑,水氣、腳氣、肺氣、風氣、臃腫、遍體風癢乾燥、四肢拘攣、上氣眩暈、咳嗽口乾等疾,皆治之。常服消食、利小便、輕身、聰明耳目云云。

《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云云。就中飲水、不食、中風,最秘要也。

服桑木法

鋸截屑細,以五指撮之,投美酒飲之。女人血氣能治之,身中腹中萬病,無不差,是仙術也,不可不信矣。恆服,得長壽無病也。

含桑木法

如齒木削之,常含之,口、舌、齒無疾,口常香。諸天神愛樂音聲,魔不敢附近。末代醫術,何事如之哉?以土下三尺入根彌好,土上頗有毒。若口唱、目唱皆治矣,世人皆所知也。土際有毒,故皆用枝也。

桑木枕法

如箱造,可用枕。枕之,則無頭風,不見惡夢,鬼魅不附近,目明乎,功能亦多矣。

服桑葉法

四月初採,影幹。秋九月十月,三分之二落,一分殘枝,採又影幹,合末。一如茶法服之,腹中無疾,身心輕利。夏葉冬葉等分,以秤計之,是皆仙術而已。

服桑椹法

熟時收之,日干為末,以蜜丸桐子大,空心酒服四十丸。每日服之,久服身輕無病。是皆本文耳。日本桑頗力微。

服高良薑法

此藥出於大宋國高良郡,唐土、契丹、高麗同貴重之,末世良藥只是計也。治近比萬病,必有效。即細末一錢,投酒服之。斷酒人以湯水粥米飲服之。又煎服之,皆好乎。多少早晚答以為期。更無毒,每日服,齒動痛、腰痛、肩痛、腹中萬病皆治之。

腳膝疼痛,一切骨痛,一一治之。舍百藥而唯茶與南薑服無病云云。近年來冷氣侵故也,治試無違耳。

喫茶法

極熱湯以服之,方寸匙二三匙,多少隨意,但湯少好,其又隨意云云云云。殊以濃為美,飯酒之次,必喫茶,消食也。引飲之時,唯可喫茶飲桑湯,勿飲他湯。桑湯茶湯不飲,則生種病。

服五香煎法

一者,青木香(一兩)。二者,沉香(一分)。三者,丁子(二分)。四者,薰陸香(一分)。五者,麝香(少)。

右五種各別末,後和合。每服一錢,滾湯和服。五香和合之志,為令治心臟也,萬病起於心故也。五種皆其性苦辛,是故心臟妙藥也。

榮西昔在唐時,從天台山到明州,時六月十日也,天極熱,人皆氣絕。於時店主丁子一公升,水一升半許,久煎二合許,與榮西,令服之而言:法師遠涉路來,汗多流,恐發病歟,仍令服之也云云。其後身涼清潔,心地彌快矣。以知大熱之時涼,大寒之時能溫也。此五種隨一有此德,不可不知矣。

已上末世養生法聊得感應記錄畢、是皆非自由之情,以此方治近比諸病無相違乎、諸方中桑治方勝。是因為仙藥也、本草云。煎桑枝服療水氣等云云。取要言之、服茶服桑之後、諸藥服用、必有効驗。仙經文先出舉、此等記錄皆有稟承于大國乎、若不審之輩、到大國詢問無隱歟。今為利生謹錄上。後時不改矣、

喫茶養生記卷之下終


此紀錄後聞之,喫茶人瘦、生病云云。此人不知己所迷,豈知藥性自然用哉?復於何國何人喫茶生病哉?若無其證者,其發詞空口引風,徒毀茶也,無半錢利。又云高良薑熱物也云云,是誰人咬而生熱哉?不知藥性,不識病相,莫說長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