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侠义佳人/第05回

From Wikisource

上一回 回目录 下一回


第五回 讲新理若是若非 论旧学似嘲似骂

  话说华小姐正在演说的热闹的时候,台下人大家鼓掌称赞,忽见一人立起来驳诘他,真是出人意外了。华涧泉来东的时候,本来语言之间也甚留心,恐怕遇了通人,自己学问浅,被人驳倒,不但自己名誉有关,即本会也觉少光辉。后来见着这些太太奶奶们,人虽不少,不识字的,十股里头倒有八股,就是这两股识字的,并没有通品。有的念过《女孝经》,有的念过《女四书》,有的讲过《文学初阶》,内中要算王兰顶出色,知道点新名词,看过白话报,又经他丈夫的陶融,居然讲起新学来,然不过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华涧泉见了这般人物,知无敌手,将起初怕人驳诘的一个虚心忘了,反倒放了一百二十个实心。今日登台演说,本是意态舒徐,言词潇洒,好比新出生力军,搴旗斩将,当者披靡。又像辩士游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左右逢源,都是他的理。再不料凭空钻出一个人来驳诘他,真是梦想不到的事了。当下华涧泉听了这人的话,倒怔了一怔,再看那人时,见是一个十八九岁,不认识的女子,见他雪白的瓜子脸儿,两颊微红,如同海棠初放,目如秋水,眉似远山,娇媚中却含无限庄严的性质。口如樱,齿如贝,发如云,齐额短发,黑如点漆。面上虽无一丝脂粉,而美丽自有天然动人处。身材不大长,腰肢纤细。穿一件妃色缎不镶滚的窄袖薄棉袄,披了一个白绒线的披肩,下身是否大脚,穿什么裙裤,却被前排的人遮住,看不见了。这人的丰姿,实为华涧泉生平所未经见的美人。

  那女子又道:“华小姐的演说,是好极的了,不才也甚钦佩。但有一言,敢问贵会的‘仁’字是实行,抑是虚设?是因‘仁’字而得名誉,抑因名誉而讲仁字?”华涧泉道:“自然实行‘仁’字,至于名誉,鄙人也不敢说什么名誉,但本会之设,并非为名誉而起的。今日足下既肯惠然下问,倒要请教请教,何者为虚设?何者为实行?何者为因仁而得名誉?何者为因名誉而讲仁?请足下不吝珠玉,一一的讲给鄙人听听,鄙人学浅,当藉大教,开我茅塞。”华涧泉说话时,真是声色俱厉,差不多胆小的早已吓昏了。那女子却微微的笑了一笑道:“天下之大,尧舜尚难称仁,东西教育普及,尚不能人人文化,今贵会不过一隅之设,阁下不过数语之劳,就欲以‘仁’自居,请问真受贵会仁义者几人?为阁下演说所感动而爱人者几人?今日感动而爱人,能保其终身爱人者又几人?今日阁下以数言之劳,就说是化多人为善,进女子于文明。天下事不太容易了吗?若照此说来,天下不论何事,只要叫几个人到各处演说演说,就可成功了。试问有此理乎?所以不才说贵会的‘仁’字是虚设,是为名誉而起的。若是实行‘仁’字,就应该分设支会,广立恤贫所,开女学堂,办女工艺厂,会长、会员均须立证书,入会以后,不得有暴虐狂妄之事,遇有孤寡贫困,及种种不平等的事,皆当随时报告会中,以便会中酌量办法,周恤之,拯救之,然后分遣会员至各处演说。且会员必要本地人,在本地演说,乃得实效。今以一二人,到数千里外演说,言语既不通,风俗民情又不晓,匆匆的演说几日,就说是行仁政,启文明,不才以为离‘仁’字还远着呢。”

  华涧泉被他驳的面红耳赤,讷讷的回道:“这、这话鄙人有有些不服。鄙人说的恻隐之心,并没有说错,足下怎么说这些话?我看真正有些文不对题了。足下说敝会不仁,请问何以见得敝会不仁之处?”那女子道:“不才并不曾说贵会不仁,不过贵会是有仁之名,无仁之实罢了。至于足下的演说,本不曾说错,不过说的多是空言,不见实行。不才的志向,是素来重实行,不喜虚套的。尤可笑可叹的,是现在的志士,专门喜欢沽名钓誉,不求实事,动不动就是说奔走号呼。不才愚鲁,不晓得这奔走号呼到底有何用处?天下事总须苦力经营,方收效果。哪有个奔走号呼就可成功的?现在的中国,弱已弱到极处了,那班奔走号呼的志士,却也不在少处,何以中国还不强起来,还是这样弱呢?可见得‘奔走号呼’四字,不是强国的良药了。贵会既以‘仁’自任,就该从根本处做起,不应学这奔走号呼的虚套,沽名钓誉,沾沾自喜。不才并非与足下故意驳诘,但不才生平性直,心有所触,口必言之。况不才与足下同为国民,苟有一得之愚,在义固不当默默不言也。出言无状,幸勿见怪。”

  华涧泉此时已被他驳的无言可辩,遂勉强的说道:“足下的言论固然不错,但鄙人是奉令行政的,不能擅自作主,会长没有命令,我们哪好擅立支会呢?也只好尽我的义务,演说演说罢了。”那女子道:“足下的话虽然如此说,依不才看来,足下何不上个条陈与总会呢?亦可以成全贵会的美处。”华涧泉道:“鄙人向不欲掠人之美。足下既有此高见,很可以写封信与澈会长,敝会长是无不乐从的。”那女子道:“这一点小事,我何必作书与贵会长?足下既为会员,就有采取言论的权利,又何必放弃权利呢?”孟亚卿见华涧泉被人驳倒,他想替涧泉复仇,遂立起来对那女子道:“我看足下想是讲旧学的,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你们讲旧学的,哪里晓得这许多?既如现在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哲理学、伦理学,这些名词,足下哪里晓得这许多?所以开口就是尧舜,须知尧舜是几千年前的最旧不过的人,足下还拿他当做一件希奇东西似的,开口尧舜,闭口尧舜的,即此一件,就知道足下是旧学人物了。”

  亚卿说完了这篇议论,便洋洋得意的坐在一边。那女子对着亚卿望了一望,缓缓的答道:“孟小姐的学问,真是中国第一了。不知道我们中国,尚有这样女博士,实在可为中国女界前途贺。我们中国想是自古以来,没有伦理,到如今方才添了伦理学。”孟亚卿被他这一说,方悟将才说错了话,如今被人家拿住话柄,羞的满面通红,恨不得登时躲到台底下去,又听得那女子道:“不才真是不懂什么新学旧学,只晓得适于用者学之,不合宜者置之,却不能刻意取新,亦不知故意弃旧。至于尧舜是中国的贤君,言之也不见得就污了口,若说他是旧人不该言,则天下万物有旧乃有新,旧者不生,新者何来?若谓旧者即不宜言,则小姐之若祖若父,亦为数十百年前之旧人物,不知道小姐亦称谓之否?今日小姐所识之字,数千年前人之所造也,小姐何不弃而不学?小姐所言之语,数千年来之遗音也,小姐何不闭而不言?”此时那女子如嘲如辩的滔滔不断,说了一篇,把个孟小姐气的哑口无言。亚卿变做“哑卿”了,深悔当时孟浪,不该轻易批评人,今反叫人家把自己批评了一顿,想想真是不值。正在不得下台之时,忽见蔼人同了一个少年男子走进来,那个少年立在第一排凳边,蔼人走到那女子身边,低低的说了几句话,那女子就立刻立起身来,向台上说了句:“今日冒昧得很,容改日再来负荆罢。”又对众人说了声“失陪”,竟袅袅的同那少年去了。华涧泉同孟亚卿又敷衍演说了几句,众人也照例拍了手,于是摇铃闭会。其实众人里头,不识字的居其多数,哪里晓得什么拍手不拍手,这都是顾蔼人同陈良驹预先教过的,所以临会才有这么整齐。

  闲言少叙。再说华涧泉同孟亚卿下得台来,自有王兰同入里面歇息。华涧泉阅历多了,晓得演说台上被人驳诘是常有的事,倒不甚介意。惟有孟亚卿,初次登台就被人家驳诘的无地缝可钻,心中甚是气恨。王兰却认得这个女子,细细的说与他们二人听,他们二人方才晓得这女子的来历。二人心中颇怪王兰为什么不预先通知有这么一个人,好让自己预备预备,也免得今日这场没趣。后来华涧泉想着这人既如此有学问,我们何妨去拜他一拜,一则显得我们气量大;二则与他结了朋友,后来若有难事,就可以请教他,三则将这人的品学报告会长,待会长将他请在会中,又可以显得我们能荐贤不蔽才,以后会长必然格外看重我们。主意定了,告知亚卿,亚卿是很不愿意的,无奈这是荐贤的大事,自己不好十分阻拦,只好与涧泉次日去拜那女子。谁知事不凑巧,那女子已于是日一早动身到日本国去了。二人一场扫兴,只得怏怏而回。

  再说那女子到底是个何等样人,看官不要烦躁,听在下慢慢道来。原来这女子是云南人,祖居建水县,姓萧氏,名韵兰,字芷芬。他父亲名国彬,号质如,是个观察公,为人甚是廉介,颇有学问。生有三子四女,芷芬乃其第三女也。芷芬随待父亲,宦游各省,他父亲请了宿儒,教授子女读书。兄弟姊妹之中,惟芷芬最聪明,他父亲最怜爱者,亦惟芷芬。这芷芬生性不羁,洒脱异常,况双足不裹,越发可以行动自如。到了十三岁时,他父亲见他诸子百家均已略略读过,便命芷芬同他长兄一同到东洋去留学。芷芬到了东洋,不上一年,东文东语均已溜熟。芷芬嫌东洋规模狭小,民风躁急,作书与他父亲,要到西洋去留学。他父亲见爱女如此有志,哪有不许去的理?又因他年幼,只身独去,终究不放心,遂叫一个堂房侄儿,陪伴芷芬到西洋去。芷芬到了西洋,用心留学,三年毕业后,又到各国游历一番,正要动身回国,忽然接着一个自中国打来的电报,内言他父亲病重,叫他速速的赶回去。芷芬接了这个电报,吓的六神无主,星夜赶了回来。恰好他父亲正在弥留之际,见了芷芬扯着芷芬的手,说了一句:“你来了。”往下就说不清楚了。不到上灯时候,竟呜呼哀哉了。芷芬痛父之心,自然是如同刀割。他长兄振黄也从东洋先几日赶到了,照例开吊出殡,扶柩回籍。好在他祖上本有些产业,临安府城里又有他家三座当铺,所以他们母子的日用,是很裕如的。质如做汉黄德道的时候,颇爱鹦鹉洲的风景,曾在鹦鹉洲左近筑了个别墅,以为将来颐养之所。此时质如的夫人程氏,要偿先夫子的志向,就搬到别墅暂时住下,命长子扶柩回里。芷芬一定要同去,程夫人不忍拂他的孝思,遂命一同扶柩回去。芷芬待他父亲安葬后,方才与长兄振黄一同回到别墅,侍奉母亲。

  再说芷芬兄弟姊妹一共七人,长姊名采兰,字吟芬,适山东济南府章宅。婿名志远,字达夫。此次芷芬来东,就是到他长姊家来。二姊拮兰,字清芬,适江苏候补道陈姓之子。婿名炽昌,号寿康。少妹慕兰,字挹芬,尚待字深闺。长兄振黄,号龙起。次兄振武,号虎臣。幼弟振文,号麟阁。他们七人,虽是一母所生,性情却各不同。他母亲程夫人,是一个中国古道守旧的善人。他长姊酷似他母亲的德性,绝不喜新学。振黄则喜浮文,好渔色。振武人甚豪爽,但可惜少学问。振文低点自喜。惟有少妹慕兰,与芷芬的性情相似,不过没有他聪明罢了。慕兰很想出洋留学去,芷芬不以为然,他说只身远出,大不是容易的事,慕兰性情浮躁,易为外物所动,不许慕兰出洋,劝慕兰在家读书,芷芬逐日教他洋文及各种学问。但芷芬这人,最喜欢游历,性情又豪放,喜结朋友,好论是非,生平最恨的“女子不出闺门”这句话。程夫人又是好好先生,从不会管子女,他的子女都是他丈夫管束,他真是一味的做慈母。如今丈夫虽然去世,好在子女多已长成,不用他操心,他不过看看牌,弄弄孙,听女儿弹弹琴,唱唱歌,倒是世间第一等无忧无虑的福人。至于振黄、振武两人,越发不能管芷芬了,一则他父亲在时,尚且听芷芬自由,如今父亲没了,兄长也不好凭空管教起妹妹来。二则芷芬的自由,并不是野蛮自由,样样均守礼法,克身自治,就是出去也不过是同二三女友,游山顽水,骋揽名胜而已,兄长哪好不听其出去。三则芷芬的学问,比两位老兄高出十倍,两位老兄遇有疑难的事,尚要一一的请教他,哪里还好管他吗?如此说来,芷芬要算是中国最自由的女子了。但有一件事,要算是芷芬美中不足的事。你道何事呢?就是他的两位令姊同两位老嫂。萧芷芬是个极开通的人,不意他的令姊老嫂是四个极顽固极守旧的人。所以家庭之间,意见总有些不对,这不是芷芬的美中不足吗?好在芷芬是明哲之人,凡事见可劝化的,就劝化劝化,不可劝化的,也不去勉强干与,家庭之间仍旧是喜喜欢欢的同度光阴。若说他两位老嫂的顽固,比他两位姊姊又要加倍有余。这两位嫂子,大嫂吴氏,比他大哥长三岁,二嫂杨氏,比他二哥小一岁,生有二子,长嫂尚不曾生养过子息。

  一日晚上,萧芷芬同他妹妹慕兰在他母亲房中闲谈,见一个丫头叫小红的走来道:“佛堂中香烛已安排好了。”我说到这里,看官要疑心我说谎话了,这么一个文明人家,怎么还有佛堂呢?殊不晓得文明的自文明,信佛的自信佛,萧芷芬虽是开通,他母亲却是信佛。芷芬也曾苦谏过数十次,无奈他母亲执迷不悟,总说神佛是有的。芷芬劝的过激了,他母亲要生气的。程夫人虽说性儿慈悲,好说话,他要真动起气来,倒非同小可,竟可十来日的落泪,不说话。芷芬是个纯孝的女子,他见母亲如此,哪敢再劝,只好随时乘机解释,希图他老人家醒悟万一。今日芷芬见他母亲又要去烧香拜佛,心中很不自在,遂含笑的对他母亲道:“我想今天天气很热,佛堂里一定格外闷热,娘不要去了罢。”程夫人道:“你哪里知道,我说你成天的读书,越读越呆了,我虽不识字,心思比你还想的周到点。”芷芬道:“娘的话自然不错。不过今天天气实在闷热的很,娘日里不是说身子有点不舒服,我想不如趁晚上这点清凉,到园子里去走走,吸些新鲜香气,身子一定可以好些。如今到佛堂里去一闷,恐怕要闷坏了,不如改日风凉点,再到佛堂里去罢。”程夫人道:“你们小孩子家,哪里晓得我的心思。我特为的今天天热去烧香,并且许下在佛爷面前跪一炷香才起来,要叫佛爷知道我的诚心。所以我说你粗心,凡事想得总没有我周到。”芷芬听他母亲说要跪一炷香,不觉吃惊道:“那还了得!这么热天,跪一炷香可不是顽儿的,这是断断乎不可的。”程夫人道:“什么是顽儿的,不是顽儿的,难道跪一炷香就要死了不成?你总是样样带着孩子气。”芷芬道:“娘,为什么事要去跪一炷香?”程夫人道:“你成天见我笑嘻嘻的,以为我不耽心事么?我心里的事多着呢。你大哥今年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男女没有生育过一个,我虽说有了两个孙子,那是二房的,我盼着你大哥有个儿子,就是你父亲在天之灵,有了长孙,也就万事足了。偏偏的你大嫂不生育,叫我怎么着呢?所以我只好诚心去求求佛爷,叫佛爷开恩,赏他夫妇二个儿子,我也就瞑目了。”芷芬道:“大嫂年纪也还不算大,生子是意中事,娘何必性急况且为着他们生儿子的事,累娘去跪一炷香,一则于理不合,二则叫他们怎么过得去?若是娘急于望孙,或者还是请个医生,替大嫂诊诊脉,看看究竟有病没有。”程夫人道:“他怎么有病?身子胖的很,哪里来的病?我恐怕他是命宫里有什么不好,如果求了佛爷,就可以把他点化了。”芷芬道:“那佛爷么,我说了娘又要生气了。其实……”

  程夫人不等芷芬说完,接着说道:“我晓得了,其实是泥塑木雕的,是不是?”芷芬笑道:“是的,是的。娘既然晓得是泥塑木雕的,还信他做什么?依我说,不如今天就将佛像撤了罢。”程夫人道:“胡说。我说泥塑木雕,是因为你说的多了,我也听得熟了,所以你一开口,我就猜得着,并不是我不相信佛爷,说他是泥塑木雕的。你怎么连这一点点湾子都转不过来?还乱说撤去佛像,好在佛爷不与你一般见识。”芷芬道:“娘,我们到园子里去顽顽,好不好?”程夫人道:“你同慕兰去罢,我就要到佛堂去了。”芷芬道:“娘,不要去了罢,让我替娘去。”程夫人连忙道:“不要你去,不要你去。”芷芬没法,只得让他母亲自去烧香。芷芬本来是想哄他母亲园中去顽,可以混过烧香这一节,如今他母亲仍旧去烧香,他姊妹二人,遂仍在房中等候他母亲回来,一同吃晚饭。恰好振文也进来了,振文坐了一坐,忽然的一跳起来,倒把芷芬、慕兰两人吓了一跳,急问他什么事跳起来,振文道:“凡事总须听其自然,我此时心里想跳起来,就可以跳起来,何必一定要为什么事才许跳起来,那就太无谓了。若是一举一动都要依着板眼,什么时候才许笑,什么时候才许动,那不成了一副刻板机器了,还能算个人吗?”说着扬着脸,想了一想,微微的笑起来道:“三姊,我再请教一件事。”芷芬道:“你那种孤僻的议论,大可以养养神,不要说了罢。”振文道:“你不要管他孤僻不孤僻,我说的是三姊的事。三姊的为人,是女子中最有学问的了,不论何事要算开通极了,也算文明极了,不论什么事,总是推重自由的,我就是问将来三姊的姻事,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呢?”芷芬道:“这也用不着你来多管。”振文道:“我也并不是多管,只因有所触而言。三姊你在美国的时候,有朋友没有?”芷芬道:“朋友随处都有,怎么说没有朋友?”振文道:“那末,三姊的姻事,到底是自由不是自由?”芷芬道:“我不懂你的话。”振文道:“真个不懂么?”慕兰道:“三哥你要说就好好的说了,不说就索性不要起头。”振文道:“我不说了。”芷芬道:“你的话很可以不必说,你肚里的心思,还怕我不知道吗?”

  言论间,程夫人已回来了,于是四人同吃了晚饭,各自回房。芷芬回到房中,坐在椅上不语。慕兰看芷芬好像想什么事似的,遂不去扰乱他。歇了一回,各人安寝,芷芬却翻来覆去的,再也睡不着,直至东方微白,方才矇眬睡去。谁知来了一个丫头,走至床前,使劲的喊了一声。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回 回目录 下一回

#licence info
Public domain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 was first publishe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prior to January 1, 1929. Other jurisdictions have other rules. Also note that this work may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9th Circuit if it was published after July 1, 1909, unless the author is known to have died in 1953 or earlier (more than 70 years ago).[1]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nd should not be transferred to a Wikisource language subdomain that excludes pre-1929 works copyrighted at home.


本作品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在美國以外發表,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若1909年7月1日以後發表,美西第9巡迴法院轄區可能除外,除非確定作者1953年或者更早(超過70年以前)逝世。但作者尚未逝世超過50年時(1974年或更晚逝世),在大中華地區原則有版權限制,所以中文維基文庫暫時不收錄正文,僅用模板重定向

PD-US-1923-abroad (中文/Chinese) 僅於美國進入公有領域之檔案 //wikisource.org/wiki/%E4%BE%A0%E4%B9%89%E4%BD%B3%E4%BA%BA/%E7%AC%AC05%E5%9B%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