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東西文化及其哲學.pdf/172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has not been proofread.

制是他不能認明現在之快樂與自此而生之未來苦痛的比較價値即還是無知識所以最重要在知識—這又是西洋派的開端。梭格拉底以後分成四派説法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即還是重知識。其基利內派(Cyrenaie)更置重於幸福以為人應當多得快樂多避苦痛知識是能使我們行為達到利益之目的者。柏拉圖則有其『善之觀念』説為一切觀念所從屬而是實在的我們要去實現這個善就是德而必須受眞知識之指導才能行。他的弟子亞裏士多德便稍不同以為不是只有知識即成的還得要有強的意志養成習慣。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他所謂中庸以為一切的德都是中庸而不是偏於一極端者而人的情欲總容易走極端所以他主張要由理性統馭調節一切欲望才有這個德—中庸。這理性統馭的態度又是西洋派。這以後則有斯多噶派(Stoics)伊壁鳩魯派(Epicurus)。前一派要絶情念而安靜退隱不看重生活。後一派就倡快樂主義説我們常要思慮分別擇那最多與吾人以快樂者去做知識道德都為此始有價値。看似他這要安靜無苦痛與斯多噶派有點相似然他這個安靜是從計算利害來的與那派根本不要存利害的心實在相反。羅馬人不過折衷各種思想可以不説。以下為基督教倫理時代自為不看重人生者惟其最可注意處當為博愛之一義。在從前亞裏士多德列舉種種之德其中幷無博愛一目而至此則為主要之德以迄於今西洋人得他的影響好處非常之大。到文藝復興人生思想脫宗教而獨立回到現世時大槪可以粗判為英國、大陸、德國三派。英國派始終是主功利的無論什麽幸福説、快樂説、為我説、利人説總都是一路氣味。開頭如培根、霍布士、洛克、哈特烈(Hartley)、休謨等等都是這樣其間自然也有反動但總無大勢力一直到後來如邊沁、穆勒、斯賓塞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