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東西文化及其哲學.pdf/146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has not been proofread.

平衡則有不合此平衡者就不安而求其安於是又得一平衡。此不安在直覺旣已説過而我們所説敏鋭直覺即雙江所謂通天下之感之感也。世人有一種俗見以為仁就是慈惠這固然不能説不是仁但仁之重要意味則為宋明家所最喜説而我們所最難懂的『無欲』。從前我總覺以此為仁似不合理是宋儒偏處。其實或者有弊卻不盡錯是有所得的。其意即以欲念興直覺即鈍無欲非以枯寂為事還是求感通要感通就先須平靜。平靜是體感通是用用在體上。欲念多動一分直覺就多鈍一分亂動的時候直覺就鈍得到了極點這個人就要不得了。因此宋儒無欲确是有故的幷非出於嚴酷的制裁倒是順自然把力量松開使其自然的自己去流行。後人多誤解宋人意思而宋人亦實不免支離偏激以致孔家本旨遂無人曉得此可惜也修養不過復其本然此本即不修養在一般人也幷不失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仁初非甚高不可攀企之物也。然而仁又高不可窮故雖顔子之賢只能三月不違其餘只能日月至而人以諸弟子之仁否為問孔子皆不許其仁乃至孔子亦自云『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曾子説『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可見仁是頂大的工程所有的事沒有大過他的了而儒家教人亦惟要做此一事一事而無不事矣。

孔家性善的理

我們再來看孔家性善的道理。孔子雖然沒有明白説出性善而荀子又有性惡的話然從孔子所本的形而上學看去其結果必如是。那易經上繼之者善成之者性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話原已明白如我們前面講仁的話內也已將此理敍明。胡適之先生説『孔子的人生哲學依我看來可算得是注重道德習慣一方面的。』又引孔子未見好德如好色的話而説『可見他指孔子不信好德之心是天然有的好德之心雖不是天然生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