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東西文化及其哲學.pdf/143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has not been proofread.

是一個安然不覺一個就覺得不安的分別罷了。這個安不安不又是直覺鋭鈍的分別嗎儒家完全要聽憑直覺所以唯一重要的就在直覺敏鋭明利而唯一怕的就在直覺遲鈍麻痹。所有的惡都由於直覺麻痹更無別的原故所以孔子教人就是『求仁』。人類所有的一切諸德本無不出自此直覺即無不出自孔子所謂『仁』所以一個『仁』就將種種美德都可代表了。而對於『仁』的説法可以種種不一此孔子答弟子問『仁』各個不同之所由來也。大家見他沒有一定的説法就以為是一個空蕩蕩理想的好名稱了。我們再來解釋朱子的話大家要看這個不安是那裏來的不安者要求安的表示也要求得一平衡也要求得一調和也。直覺敏鋭且強的人其要求安要求平衡要求調和就強而得發諸行為如其所求而安於是旁人就説他是仁人認其行為為美德其實他不過順著自然流行求中的法則走而已。易經上説『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道在調和求中你能繼此而走就是善卻是成此善者固由本性然也。仁就在這一點上知也在這一點上你怎樣説他都好尋常人人都在這裏頭度他的生活而自己不曉得。這自然流行日用不知的法則就是『天理』完全聽憑直覺活動自如他自能不失規矩就謂之『合天理』於這個之外自己要打量計算就通通謂之『私心』、『私欲』。王心齋説的好『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才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欲。』大家要曉得天理不是認定的一個客觀道理如臣當忠子當孝之類是我自己生命自然變化流行之理私心人欲不一定是聲、色、名、利的欲望之類是理智的一切打量、計較、安排不由直覺去隨感而應。孔家本是贊美生活的所有飲食男女本能的情欲都出於自然流行幷不排斥。若能順理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