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東西文化及其哲學.pdf/139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has not been proofread.

得這表示乃是無表示上面的一個假象。一個表示都是一個不調和但所有表示卻無不成立於調合之上所以所有一切同時都調和同時都不調和不認定其表面之所示現為實。尋常人之所以不能不認表示而不理會無表示者因為他是要求表示的得到表示好去打量計算的。所以孔子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一切不認定。易經上説『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論語上就明白指出所持的態度説『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又説『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又不但對於其實不如何的而認定其如何是錯幷且一認定一計算在我就失中而傾欹於外了。平常人都是求一條客觀獃定的道理而秉持之孔子全不這樣。制定這個是善那個是惡這個為是那個為非這實是大錯我們覺得宋明學家算是能把孔子的人生重新提出的大體上沒有十分的不對所有的不對只在認定外面而成了極端的態度和固執明人稍好一點。他們把一個道理認成天經地義象孔子那無可無不可的話不敢出口。認定一條道理順著往下去推就成了極端就不合乎中。事實象是圓的若認定一點拏理智往下去推則為一條直綫不能圓結果就是走不通。譬如以愛人愛物這個道理順著往下推去必至流於墨子兼愛基督博愛的派頭再推就到了佛教的慈悲不殺再推不但不殺動物也要不殺害植物才對乃至一石一木也要不毁壞他才對那麽那個路你怎麽走呢你如果不能做到最後盡頭一步那麽你的推理何以無端中途不往下推你要曉得不但後來不能推從頭原不應判定一理而推也所以孔子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在我的直覺上對於親族是情厚些就厚些對於旁人略差些就差些對於生物又差些就又差些對於木石更差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