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東西文化及其哲學.pdf/114

From Wikisource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page has not been proofread.

會自殺。卻一旦認識了基督尋到了上帝重復得著人生意義立時心安情慰而勉於人生。差不多同已死的人復得再生一般。這非宗教之力不及此。然則宗教的必要就在對付這類問題的麽誠然宗教多能對付這類問題而且有從這類問題産出的宗教。然還不定要宗教。這類問題—人生空虛無聊人生究竟有何意義—也可徑直走入否定人生一途也可仍舊折回歸還到勉於人生。由前一途徑其結果固必為宗教或長生的出世法如道教及印度幾外道或無生的出世法如佛教及印度幾外道。由後一途其結果則不必為宗教如託翁所為者盡可於人生中為人生之慰勉如孔家暨後之宋明儒皆具此能力者也。關於孔家者後邊去説。幷且我們很可以有法子保我們情志不陷於如此的境地則宗教尤其用不著了。原來這樣人生空虛無意義之感還是一個錯誤。這因多情多欲一味向前追求下去處處認得太實事事要有意義而且要求太強趣味太濃計較太盛。將一個人生活的重心全挪在外邊。一旦這誤以為實有的找不著了便驟失其重心情志大動搖起來什麽心腸都沒有了。只是焦惶慌怖苦惱雜集一切生活都做不下去。在這茫無著落而急求著落的時候很容易一誤再誤抓著一個似是而非的東西便算把柄如託翁蓋其例也。在生活中的一件一件的事情我們常辨別他的意義評算他的價値這因無意中隨便立了個標的在就著標的去説的。這種辨別評算成了習慣挪到根本的人生問題還持那種態度硬要找他的意義價値結果。卻不曉得別的事所以可評算因他是較大關繫之一點而整個的人生則是一個獨絶更不關繫於較大之關繫不應對之究問其價値意義結果之如何。始旣恍若其有繼則恍若其無旋又恍若得之者其實皆幻覺也。此種辨別計較評算都是理智受了一種『為我的衝動』在